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当代体育科技》是由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管,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体育类专业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23-1579/G8;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2813,国际大16开本印刷。 本刊已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更多

体育人文社会学

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国内和国际产业扶贫研究态势可视化计量分析
文章来源:《当代体育科技》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1/11/5 阅读数:620

国内和国际产业扶贫研究态势可视化计量分析


摘要: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WOS英文文献和CNKI中文文献为样本数据,对国内外产业扶贫研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外产业扶贫研究作者和机构联系度略显不足,整体上呈现“整体分散、局部紧密”的态势;国内较于国外研究起步较晚,但因国内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战略实施而发展迅速,与其他领域的交互研究较多,研究视角更加广泛;国外起步较早,但发展相对缓慢,视角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减贫理论、乡村发展的宏观探讨,对于微观实践探索中的实施路径、效果评估等方面具有提升空间。通过梳理文献研究背后的基本脉络,总结了国内外产业扶贫的研究态势以及未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发展方向,为产业扶贫未来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产业扶贫文献计量CiteSpace知识图谱

1. 引言

Rowntree首次提出贫困是指缺乏生存和福利所必须的货物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 [1],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随着减贫实践进一步拓展,产业扶贫因对于减轻贫困具有有效性、可持续性,逐渐成为国内外扶贫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依托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和休闲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2] [3] [4]。泰国、菲律宾、巴拉圭、蒙古等国家积极开展“一村一品”运动,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打造特色农业产品的品牌优势,从而建立政府和农户间良好的交流机制以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 [5] [6]。国内学者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扶贫模式、运行机制、效果评估等方面,如资产收益 [7]、旅游 [8]、生态 [9]、信贷产业扶贫模式 [10],金融 + 产业扶贫 [11]、旅游产业发展 [12] 创新机制,产业扶贫动力机制 [13],贫困山区旅游扶贫绩效 [14]、产业扶贫政策 [15]、扶贫开发政策 [16] 评估。

反贫困历来是发展研究中的最重要议题之一,21世纪的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 [17]。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产业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扶贫作为“造血式扶贫”,可极大地调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有效稳固脱贫成果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学术界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纷繁复杂,因而理清前期产业扶贫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演进规律等,对于未来深入研究至关重要。王春萍(2017)等 [18]、牟秋菊(2018) [19] 对国内的产业扶贫研究热点及知识网络进行了计量分析,但未涉及国外研究动态以及国内外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差异。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尝试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1~2020年的英文文献、1998~2019年的中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及对比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国内外产业扶贫研究的演变历程、发展状况及研究成果,对比得出国内外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差异,以期为国内外未来减贫探索中产业扶贫实践、可持续脱贫及乡村振兴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样本主要来源于Web of Science (WOS)和中国知网(CNKI)。英文样本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搜索源,检索式为:主题TS =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or (industrial poverty reduction) or (industri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or (industrialization poverty reduction),语种为all language,文献类型为article,时间跨度不限,共获得293篇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7月17日。中文样本主要源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以“CSSCI”及“SCI”作为来源期刊类别,以“篇名 = ‘产业’并含‘扶贫’”为主题,检索条件为精确,时间跨度设置为2019年止,共获取中文文献718篇。

CiteSpace是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可视化分析工具 [20],目前已被学者应用到各领域的研究中。具体操作是:启用5.7.R1版本的CNKI数据分析板块,时间切割分区设置为1年,设置时间跨度为1991~2020年(英文)、1998~2019年(中文),Top N = 50,Top N% = 10%,分别选择关键词、作者、机构为网络节点类型,依次生成作者分析、机构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词分析,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展示国内外产业扶贫研究的主题、热点与发展趋势。

3.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概况、前沿、主题、热点及发展趋势

3.1.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的整体概况

从发文量和引文量看(见图1),英文文献研究成果丰富。国际产业扶贫研究始于1991年,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经历萌芽期、蓄势期、发展期3个阶段。1) 萌芽期(2004年以前):年均发文量不超过5篇,年均引文量不超过40次,说明学者们开始关注该领域,并进行初步研究;2) 蓄势期(2005~2015年):年均发文量不超过20篇,年均引文量不超过300次。发文量和引文量总体上逐步增加,其中发文量呈现小幅度波动,说明学者们开始愈加关注和重视产业扶贫研究;3) 发展期(2016年至今):年均发文量超过20篇,年均引文量超过300次,发文量和引文量的急剧上升,说明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和受重视程度不断上升。

Figure 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1

图1. 国际产业扶贫发文量和引文量年度分布1

从发文量来源国来看(见图2),中国发文最多,共80篇,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产业扶贫研究,对基础理论和研究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次是美国61篇,可见美国在国际产业扶贫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发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国家还有英国(24篇)、澳大利亚(18篇)、加拿大(13篇)、南非(13篇)、巴西(10篇)、印度(10篇),这可能得益于这些国家深厚的产业学术研究基础,以及产业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这些实践探索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鲜活案例,使得研究成果和数量较为可观。

Figure 2. Main source countries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图2.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主要来源国

Table 1. Top 20 source journals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表1.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的排名前二十的来源期刊

文献的来源期刊分布情况反映了该领域的知识积累及其应用方向。从表1来看,前20文献来源期刊载文量均在2篇以上。其中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和Sustainability载文量最高,为7篇;其次为World Development、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Land Use Policy,载文量均在4篇以上。从研究领域看,国际产业扶贫研究涉及经济、管理、环境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产业扶贫是产业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课题。

设置Threshold = 1,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对节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后2,得到图3的作者合作图谱。连线表示合作性,网络密度代表联系性。结果显示,网络节点数量为409,连线数量为407,网络密度为0.0049,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网络密度较低,说明大部分学者处在独自研究的状态,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间学术联系也较弱,形成了一种“局部合作紧密,整体分散”的态势,研究学者之间尚未形成研究共同体。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该作者越活跃。根据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M = 0.749√Nmax,可以测度学者的活跃程度,式中M为论文篇数,Nmax为所统计年限中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只有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的人才能称为活跃作者 [21]。Nmax = 2,求得M = 1.059。发文两篇及以上的活跃作者有21位,占发文作者总数的5.134%,说明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深度还有待提升。

Figure 3. Mapping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图3.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设置Threshold为2,得到机构合作图谱(见图4),连线数量较少且网络密度较小,说明产业扶贫研究的发文机构联系较松散,不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有待加强。此外,发文机构间的合作主要是高校、研究所、企业、组织之间的合作,说明产业扶贫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广度。

3.2.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前沿和研究主题

高被引文献能反映出一个领域的学科基础及权威文献 [22]。从文献引用情况看(见表2),缺乏引用频次极高的文献,引用频次最高也仅有3次被引,有5篇关于土地科学的文章。经济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文献被引频次较高,说明国际学者对于产业扶贫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土地科学领域,其他学科涉及较少。

Figure 4. Mapping of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stitutions

图4. 国际产业扶贫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Table 2.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表2.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高被引文献

为探究高被引文献研究的热点,在文献共被引的基础上,绘制高被引文献聚类图谱(见图5),Modularity值Q = 0.9546,说明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十分显著;Silhouette值为0.5128,说明聚类结果合理;发现仅有一个“Regional Development Factor”聚类标签,说明地区发展因素相关研究是国际产业扶贫研究的前沿领域。

Figure 5. Clustered knowledge mapping of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图5.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高被引文献聚类知识图谱

Table 3.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centrality statistics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表3.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高频次关键词和中心性统计情况

研究关键词主要关注其频次和中心度,频次越高表示其受到的关注度越高,中心度则代表关键词的重要程度,一般情况下,频次与中心度呈正相关关系。如表3所示,高频次(≥7)的关键词主要有“Poverty”、“China”、“Growth”、“Poverty Reduction”等,说明国际学者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扶贫影响、扶贫对象、经济增长等方面。其中,“Poverty”、“China”、“Growth”、“Poverty Reduction”中心性均高于0.10,说明是产业扶贫研究的重要主题。

3.3.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采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考察国际产业扶贫研究热点。如图6所示,知识图谱包含“Trade”、“Inequality”、“Climate change”、“Investment”等10个聚类标签。

Figure 6. Knowledge mapping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keyword clustering

图6. 国际产业扶贫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1) 以减贫方式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0 Trade”、“#4 Investment”、“#5 Relocalization”、“#9 Spatial Differentiation”聚类。Thorbecke等(1996)发现尼日利亚农业和服务业比工业部门对减轻贫困的贡献更大 [23]。Kaliappa等(2010)提出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印度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会更有效地促进减贫 [24]。Henley (2012)研究发现对于非洲国家应采取大力发展农业的政策来改善农民的收入,而不是模仿亚太国家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策略 [25]。Saleem等(2016)发现工业化、农村发展、社会福利、石油就业等不同脱贫方式对于不同经济体脱贫作用存在异质性 [26]。

2) 以致贫原因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1 Inequality”、“#2 Climate Change”聚类。Sanwal (2009)研究发现限制工业气体排放量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潜力,从而影响其经济增长,使其更难摆脱贫困状态 [27]。Benjamin (2013)等强调莫桑比克地区农户适应能力、生计多样化程度和市场准入会因水旱灾害的影响而降低,从而导致贫困的发生 [28]。Teye (2015)等研究发现加纳北部气候变化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粮食危机和水资源紧张,使农户陷入贫困状态 [29]。

3) 以贫困主体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3 Productivity”、“#6 Wage Labor”聚类。Bai等(2017)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湖北贫困农户收入水平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30]。Ma等(2019)提出印度洋周边岛国可通过发展现代旅游休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从而减轻贫困 [31]。Deng等(2020)学者研究发现采用多样化或非农业生产方式的贫困家庭生产率较高,并强调激发内生动能对已脱贫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2]。

4) 以乡村发展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7 Development”、“#8 Rural Development”聚类。Iasulaitis (2016)等发对贫困人口给予粮食津贴,可解决当地人口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从而促使巴西经济发展 [33]。Oni (2017)等发现提高尼日利亚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水平,可以降低与水有关的疾病发生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减轻贫困 [34]。Ren等(2018)提出政府应着重减少收入不平等,以促进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5]。Xiang等(2019)提出可通过减少耕地租金、增加耕地使用补贴、提供银行信贷、刺激对耕地的投资以及提高农业生产和利用效率等手段来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发展 [36]。

通过对产业扶贫研究关键频次词的探测和计算,得到频次变化率高的高频词,可以在宏观视域下了解产业研究热点的演化动态 [37]。利用Bursts检测算法设置Thresholds为3,得到突现词信息数据(见图7),红色标志其突现词成为热点的阶段。产业扶贫研究共得到3个突现词:Poverty Reduction、Poverty、Economic Growth。其中,Poverty突现时间最长,达到了7年,突现强度也最高,说明贫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备受学者关注的主题。此外,学者最早在2009年关注到了贫困以及减轻贫困,随着时间的演进,2016年开始将目光聚焦到经济增长上。

Figure 7.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highlights keywords

图7. 国际产业扶贫研究突现关键词

词频分析法是通过文献信息中提取的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关键词的频次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的方法 [38]。根据前文对发展阶段的划分,将萌芽期、蓄势期、发展期分别作为一个时间节点,依据三个阶段的关键词来分析国际学者对产业扶贫研究的发展趋势(如表4)。

萌芽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政策”、“贫困”、“收入”、“美国”展开,且频次和中心性均较小,说明该时期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尚未受到国际学者的较多关注。

蓄势期Poverty、Poverty reduction和Growth的中心度较高,分别为0.37、0.18、0.40,表明其在领域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地位;Poverty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并开始对减轻贫困、消除贫困给予关注。通过对比萌芽期和蓄势期关键词频次变化以探寻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变迁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过程,蓄势期学者们主要关注贫困相关的政策、贫困农户的收入、发达国家(美国)的贫困问题,蓄势期的高频关键词则有进一步拓展的态势,学者们开始着眼于消除贫困、减轻贫困、经济增长和乡村发展的研究,同时研究主体也拓展至发展中国家(中国)。显然,产业扶贫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阶段。

发展期Impact、China、Policy、Poverty reduction、Urbanization中心性较高,均大于0.20,表明其在产业扶贫研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相较于萌芽期和蓄势期,学者们更加关注贫困的影响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并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产业扶贫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Table 4.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the three stages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表4. 国际产业扶贫三阶段高频关键词

4.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的整体概况、主题、热点及发展趋势

4.1.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的整体概况

从中文文献的年度分布来看,产业扶贫研究始于1998年,首次研究了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对贫困地区的减贫效应,同年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农业产业化问题 [39]。相较于国外首篇文献的1991年,国内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经历了三个阶段(见图8)。1) 萌芽期(1998~2011年):年均发文量不超过20篇,说明学者对于该领域有所关注,相较于国外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很快就已达到国外蓄势期的研究量;2) 蓄势期(2012~2015年):年均发文量不超过40篇,总体上发文量比较平缓,在30篇左右,说明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趋于稳定;3) 发展期(2016年至今):年均发文量开始激增,达到60篇以上,2019年接近200篇。2016年开始,产业扶贫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期,文献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形成了产业扶贫的研究热潮。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发文量变化趋势与我国推行和落实扶贫政策息息相关。2015年1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确定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的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中的一种扶贫途径,自然可推出变化趋势和精准扶贫的变化趋势大致上趋于同步。故从2016年开始,有关产业扶贫的研究成果猛增。可以看出,在中央政策导向下,产业扶贫研究受到政府政策影响较大。总体上来看,国内产业扶贫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研究深度和广度已略高于国外相关研究。

Figure 8. Annual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publications

图8.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

图9所示,718篇文献涉及学科类别,主要有农业经济、旅游经济、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公共管理、金融、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经济学占86%左右,此外,还涉及了管理学、政治学、教育、文化、社会、环境等学科。由此可看出产业扶贫相关文献涉及的主要是文科领域,更加偏向经济与管理科学。多学科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对于产业扶贫研究的广度达到一定水平。

Figure 9. Disciplinary categories involved in domestic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图9.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涉及的学科类别

表5可知,产业扶贫载文量排名前20的主要来源期刊载文量均在8篇以上。《人民论坛》在产业扶贫研究方面载文量最多,达25篇,其次是《农村经济》,载文量为24篇,再次是《贵州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载文量分别为20、19、17篇。载文量排名前二十的来源期刊中,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大于1的有13本期刊,载文量占样本总数的23.120%。可见国内对于产业研究的深度达到一定水平,但还具有提升空间。

Table 5. Top 20 source journals of domestic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3

表5.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排名前二十的来源期刊3

设置Threshold = 2,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得到图10的作者合作图谱。结果显示,网络节点数量为494,连线数量为248,网络密度为0.002,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网络密度极低,说明绝大部分学者处在独自研究的状态,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间学术联系也较弱。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该作者越活跃。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有5篇,求得M = 1.675,故发文两篇及以上的为活跃作者。导出数据发现活跃作者为77位,占发文作者总数的15.587%,相较于国际产业扶贫的活跃作者比例较高,说明国内学者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深度略高于国外。分析作者合作图谱得知,虽然刘冬梅团队联系较为紧密4,但其他作者之间合作程度较低,尚未形成研究共同体。

Figure 10. Collaborative network mapping of authors in Chinese literature o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5

图10. 产业扶贫中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5

设置Threshold = 3,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得到图11的机构合作图谱。结果显示,网络节点数量为380,连线为116,且网络密度为0.0016,表明国内研究产业扶贫的机构之间联系较低。由此可见,不同性质、不同地域的机构间应该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以此提升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水平。

Figure 11. Mapping of cooperation network of domestic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11.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4.2.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主题6

表6所示,在718篇CNKI的SCI和CSSCI数据库样本文献中,高频次(≥8)的关键词主要有“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扶贫开发”、“精准脱贫”、“旅游扶贫”等,说明这些都是产业扶贫的备受学者研究主题,其中“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族地区”中心性均高于0.10,说明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主题。可见国内学者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扶贫背景、扶贫目的、扶贫方式、扶贫对象等方面。

4.3.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采用LLR算法,得到如图12的关键词图谱,共包含140个关键词,25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58。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贫困治理”、“政府”、“精准脱贫”、“金融扶贫”、“西部地区”等9个聚类标签。

1) 以扶贫主体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1政府”、“#6社区参与”聚类。黄承伟(2013)等认为政府作为扶贫主体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可帮助产业园规避各类风险,促进园区内贫困农户摆脱贫困状态 [40]。胡振光(2014)等提出产业扶贫需要提高扶贫主体参与能力、激发主体参与动力、突破主体参与障碍,从而构建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41]。刘建生(2017)等发现政府、企业、村两委等产业精准扶贫的五大参与主体将其各自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信息、服务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到产业中,更有利于培养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42]。

Table 6.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centrality of domestic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表6.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高频次关键词和中心性

Figure 12. Knowledge mapping of domestic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keyword clustering

图12.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2) 以扶贫阶段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2精准脱贫”、“#5深度贫困”聚类。张翼(2016)发现建档立卡存在贫困人口的识别不精准、产业扶持未能与贫困人口精准对接等问题 [43]。汪晓文(2019)等强调应推进PPP模式在“三区三州”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44]。胡原(2019)等发现现阶段仍存在脱贫后返贫风险大、可持续增收难度大以及生计策略有限等问题 [45]。

3) 以贫困治理方式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0贫困治理”、“#3金融扶贫”聚类。王小华(2014)等强调发现农户信贷对贫困县农户并未显著增加其收入 [46]。万君(2017)等提出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能够改善贫困地区的治理结构,从而提升贫困治理水平 [47]。刘明月(2019)等提出产业扶贫基金模式可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8]。

4) 以扶贫区域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4西部地区”、“#7连片特困地区”聚类。胡锡茹(2003)发现云南发展旅游经济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成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49]。骆行(2018)等认为民族地区应该利用充分独特气候、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从而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 [50]。许汉泽(2019)等发现连片特困地区存在贫困户能力参与不足导致产业选择悖论、社会机会挤压造成扶贫主体缺失与目标异化以及发展能力排斥引发贫困农户市场化困境等问题 [51]。

5) 以扶贫测度为热点的聚类,该类热点主要包括“#10 FGT指数”聚类。王立剑(2018)等从经济状况、生活水准以及精神依赖三个维度构建产业扶贫结果变量指标体系测量产业扶贫效果,发现产业扶贫能显著提高农村贫困户家庭年均人收入 [52]。杨龙(2019)等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评估扶贫政策或项目对不同农户的影响效果差异,发现深度贫困户参加农业产业扶贫并没有明显增加种植业收入 [53]。上官子恒(2019)等利用绝对贫困FGT指数、相对贫困FGT指数发现农村居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工作和政府减免税收政策能有效的降低绝对贫困发生率,劳动技能培训和政府减免税收政策能有效的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率 [54]。

在Bursts检测算法下设置Thresholds为6,共得到6个突现词(见图13):扶贫攻坚、扶贫、旅游扶贫、扶贫开发、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其中,“扶贫攻坚”影响周期最早,在1998~1999年就已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旅游扶贫”和“扶贫开发”影响周期最长,达到了12、13年,此外,“扶贫开发”、“精准扶贫”、“旅游扶贫”、“扶贫攻坚”突现强度很高(>6),说明这些主题在某个时间节点受到学者们高度关注,成为该时段的热点领域。

Figure 13. Domestic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highlights keywords

图13. 国内产业扶贫研究突现关键词

根据发文量对发展阶段的划分,将萌芽期、蓄势期、发展期分别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来分析国内学者对产业扶贫研究的发展趋势(见表7)。

Table 7.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or the three stages of domestic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表7. 国内产业扶贫三阶段高频关键词

萌芽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扶贫攻坚”、“扶贫开发”、“扶贫”、“旅游扶贫”展开,频次相较于英文文献略高,中心性较小,说明该时期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学者的较少关注。

蓄势期扶贫开发、产业扶贫和武陵山区的中心度较高,分别为0.25、0.17、0.27,表明其在领域研究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扶贫开发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并开始对产业扶贫、贫困地区给予关注。通过对比萌芽期和蓄势期发现蓄势期学者们主要关注扶贫攻坚、扶贫开发、扶贫理论等方面,高频关键词则有进一步拓展的态势,学者们开始着眼于产业扶贫、贫困地区的研究。显然,产业扶贫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阶段。

发展期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扶贫攻坚中心性较高,均大于0.20,表明其在产业扶贫研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相较于萌芽期和蓄势期,学者们对于扶贫方式的关注更加宽泛,由最开始的旅游扶贫拓展为旅游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同时开始关注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等问题。产业扶贫研究随着国内扶贫实践的进展,其广度和深度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WOS核心合集英文文献和CNKI中文文献为样本数据,对比其发文量、作者与机构图谱、关键词表和关键词共现图谱等,得出国内外研究差异的相关结论,具体如下:

1) 研究起点差异。产业扶贫领域,国内相关研究始于1998年,起步时间较国外晚7年。但发文量为718篇,相较于英文的293篇,为其发文量的2.45倍。可见国内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极大进展。此外,国内高产作者比例较于国外更高,说明国内学者对于产业扶贫研究更为活跃。

2) 研究热点差异。由前文聚类分析可知,国外学者主要围绕地区经济发展和减贫两大类主题展开研究。有关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主要针对发展因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并从多角度探讨了促进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贫困方面,研究者主要从减贫方式、致贫原因、贫困主体等多角度进行展开分析。国内学者围绕贫困治理和精准扶贫两大类展开研究,在贫困治理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效果等内容。在精准扶贫方面,研究者对扶贫主体、扶贫方式、扶贫背景、扶贫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由国内外研究热点发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更多的探讨减贫理论、乡村发展等内容,国内研究则宏微观并重,不仅探讨宏观扶贫政策,也着眼于微观实践探索。

3) 研究紧密度差异。从研究机构来看,国外研究机构在世界各地均有涉及,其中中国和美国研究机构稍多,且多数是世界名校。国外相关机构之间的联系相较国内更为紧密,局部存在学术交流与相互合作,但整体上仍较为分散。国内研究机构大多为高校和研究所,彼此之间联系十分薄弱,处于独自研究的状态,缺乏合作与交流。从发文作者来看,国外大部分学者处在独自研究的状态,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间学术联系也较弱,呈现“局部合作紧密,整体分散”的态势,尚未形成研究共同体。国内活跃学者更多,有的团队局部进行合作,作者与作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联系不够紧密,也尚未形成研究共同体,不利于未来更深层次的研究。

4) 研究视角差异。国外产业扶贫研究起步阶段主要围绕“政策”、“贫困”、“收入”、“美国”展开,深入阶段开始关注消除贫困、减轻贫困、经济增长和乡村发展等问题。由起步阶段关注宏观贫困理论、政策等到深入阶段开始着眼微观减贫实践,研究视角转变体现了产业扶贫研究从理论转向应用。通过研究视角的转变及研究内容的持续丰富可以看出国外研究在不断深入。国内研究起步阶段从“扶贫攻坚”、“扶贫开发”、“扶贫”、“旅游扶贫”展开,到深入阶段研究产业扶贫、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乡村振兴等相关主题,经历了从国家政策响应到实践成效探讨的过程,说明国内产业扶贫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从国内外研究视角来看,国内研究将产业扶贫与其他主题结合得更多,而国外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国内有关生计产业扶贫的研究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在不断深入。

5.2. 趋势展望

从研究方法来看,早期关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随着中国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实施,对于减轻贫困具有较好的效果,近五年才有学者开始对产业扶贫进行定量测度。但大多是采用一手调研数据进行模型构建,调研获得的数据资料存在去伪存真与“挤水分”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此外,实证分析的文献多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鉴于产业扶贫实践的多样性,可考虑采用空间计量、矩阵模型、扶贫办官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从多角度分析视角把握产业扶贫现状、深入了解国家战略进程、预测发展趋势,从而促进产业扶贫高质量发展。

从研究内容来看,当前国内外对于产业扶贫理论层面的探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基于实践探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有大量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但后续实施情况如何,怎样借助产业扶贫发展美丽乡村,如何做好脱贫与振兴的衔接工作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此外,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发展中国家,若对发达国家产业扶贫的成功实践进行研究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更有效的实施产业扶贫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对国内外产业扶贫研究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同义词合并、关键词重复等问题尚待解决,以致知识图谱软件存在局限性,使得本文对国内外产业扶贫研究的总体概况、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第二,由于论文发表的滞后性、数据库、文献来源以及研究时间结点的选择问题,尚有部分文章未被纳入样本,比如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报告和专著,故本文所选中英文文献可能未涵盖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文章的研究方法有待改进与优化,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不能展现该领域研究的全貌,今后可将更多方法与基础的实践调研结合,综合性地评价与分析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情况。

参考文献

[1] Rowntree, B.S. (1901) Poverty: A Study of Town Life. Macmillan, London, 86-87.
[2] 陈成文, 陈建平, 陶纪坤. 产业扶贫: 国外经验及其政策启示[J]. 经济地理, 2018, 38(1): 127-134.
[3] Harold, G. (2011) Tourism and Poverty Reduction: Pathways to Prosperity. Tourism Management, 32, 1236-1246.
https://doi.org/10.1016/j.tourman.2010.06.018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