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当代体育科技》是由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管,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体育类专业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23-1579/G8;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2813,国际大16开本印刷。 本刊已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更多

学校体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校体育

重竞技项目运动员加强核心力量训练的必要性研究
信息来源:《当代体育科技》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0/9/7 阅读数:598

摘要:大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核心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重竞技项目有以技战能为主导的格斗对抗性项目,比如拳击、摔跤、柔道、贻拳道;以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比如举重,都对核心力量有着极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核心部位的概念以及核心力量在重竞技项目中的作用,而后提出核心力量的训练要素、注意要点。同时,分析当前关于核心力量评估和训练方法的优劣面。最后,指出核心力量训练要和专项技术动作及传统力量训练相结合,还有需要处理好核心力量评估和训练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科学和系统。

关键词:重竞技;核心力量;训练;必要性

1重竞技项目的概念

重竞技项目是按照运动员体重来严格规定分组的竞技比赛项目,包括拳击、柔道、摔跤、举重和贻拳道。重竞技项目是中国体育的金牌大户,约占奥运会金牌数目的20%

2国内外对核心部位的界定

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做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那么,对于核心部位的界定及核心部位包含的肌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国外大部分学者将核心定义在“腰椎一骨盆一髓关节”部位Christopher M.Powers认为核心部位是骨盆、髓关节及其周围肌肉及肌键、韧带组织Ian Hasegawa则认为,核心肌群是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髓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髓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

国内学者王卫星在概括总结国外学者观点后指出,核心是腰、骨盆、髓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髓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黎涌明、陈小平等学者把核心界定为脊柱、髓关节和骨盆,它们正好处刊下肢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而于红妍则在研究中将核心部位界定为人体隔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域。

由此可见,核心部位不是某块单一的肌肉或者肌群。从肌肉位置上来说,它位于人体的中间部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肌肉的数量来说,核心肌群涉及单关节肌肉和多关节肌肉、浅层肌肉和深层肌肉。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腰腹肌训练有着本质的差别。对于核心部位的界定有利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更科学地安排核心力量的训练动作。

3核心力量在重竞技项目中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重竞技项目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该项目运动员实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在2009年开始正式执行了新的拳击竞赛规则,规则强调在鼓励运动员加强进攻的同时提高攻防转换节奏,以速度为灵魂,以击打到对手有效部位得点为目的。拳击出拳的动作过程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下肢蹬地、躯十扭转及最后的出拳击打,而第二部分躯十扭转则对运动员核心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躯十部位正是运动员的核心部位,它在起着沟通上下肢力量的同时还有产生力量的作用。核心部位的快速收缩旋转可以加快上肢击打的速度和力度。

柔道项目需要全身90%以上的肌肉参与技术动作的完成。王利群在研究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时指出,腰背腹(骼肋肌、臀大肌、斜方肌、背阔肌、肩脚提肌、菱形肌、背长肌、背短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属于柔道技术完成的重要肌群,并且提出柔道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手指、手腕、上臂、前臂、肩带、腰背和腿部肌群的训练上。除此之外,有文献指出摔跤运动员身体最主要发力的肌肉在身体的主躯十,也就是腰、背、腹部的肌肉力量。以上所说的核心部位力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核心部位深层肌肉稳定脊柱在骨盆中立位及维持身体重心的力量。二是核心部位表层肌肉收缩发力以对抗和克制对手为目的的快速收缩力量。

黄宝宏、王卫星在研究竞技贻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特征时指出,贻拳道实战中很多肌肉的工作形式都是以“离心一向心”为主,比如在后退防守抢攻时,运动员后腿制动,臀大肌和股四头肌进行离心收缩,随后快速地向心收缩进行后腿横踢,表现为一个“拉长和缩短”的周期。这里所提到的臀大肌和股四头肌都是起点在骨盆和髓部的核心部位肌肉,可以对其进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因为它们是附着在体表以快肌纤维为主,所以收缩时可以产生较大的力量。对于它们的训练也可以加人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样可以提高肌肉的本体感觉控制能力。

卢德明、万德光曾对我国优秀女子举重选手挺举技术进行分析,将挺举动作划分为两部分:提铃至胸(下蹲翻)和上挺。整个过程中运动员若是可以充分利用伸髓、伸膝、蹬腿力量,缩短制动的时间,将会增大发力效果从而提高挺举的成绩。这里所强调的伸髓、伸膝及蹬腿等动作不仅体现了核心部位传导力量的作用,也突出了其积极收缩、主动发力的功能。

综上所述,核心力量在重竞技项目中确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选择什么动作来训练核心力量及如何科学地安排核心力量训练成为当下函待解决的课题。

4核心力量训练的要素

4.1注意核心部位肌肉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腰腹肌训练将重点放在使躯十做屈曲动作的腹直肌上,它们只是关注身体前侧体表的肌肉,而忽略了躯十后侧使脊柱做伸展动作的深层和浅层肌肉,如多裂肌、棘间肌、背阔肌及竖脊肌。这不仅导致了运动员屈肌和伸肌没有得到协调的发展,也加深了在高强度训练中受伤的隐患。罗陵、谢勇统计了我国37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得出腰部损伤占总人数的89.18%,仅次于膝盖损伤的94.59%。力量训练的协调性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具体指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完成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屈肌和伸肌及大肌群和小肌群之间力量发展是否在科学的比例内。如果力量或者柔韧等身体素质存在极大的不协调,那么薄弱肌群受伤的风险将会加大。

4.2建立核心力量训练的难度等级

任何运动项目以及动作技能的学习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核心力量训练也是一样,只有熟知动作的难度系数,才更有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学者李春雷依据训练时身体状态稳定与否及负荷强度从小到大将田径的核心力量训练分为7个等级,分别是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运动、稳定状态下的无负荷运动、非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运动、非稳定状态下的克服自重的运动、非稳定状态下的自由力量练习、非稳定状态下的核心爆发力练习,以及稳定状态下的核心爆发力练习。这里的非稳定因素主要借助于瑜伽球、TRX悬吊器械或平衡垫等器械,而负荷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徒手训练或适当负重训练。除此之外,重竞技项目核心训练的动作设计也可以从支撑面的大小、稳定与否、有无辅助及有无阻力等方面考虑设计。

4.3核心力量训练要与专项技术动作和传统力量训练结合

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它不是万能的。任何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实战能力,所以重竞技项目的核心力量训练最好能和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其动作设计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来安排。此外,重竞技项目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而存在。摔跤和柔道因为需要克服对手带来的阻力,所以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要求很高,而举重则需要运动员在相对低体重的情况下举起最大的重量。因此,负荷较大的传统力量训练仍然不可替代。

5当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以及评估手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内容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在稳定或者非稳定的条件下完成,有动态和静态2种模式。但是其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大多都是根据经验,没有一个科学和统一的标准。从核心力量的评估手段来说,国内外较为流行的用测力计检测运动员的最大等长屈肌和伸肌力量。其优点是等长力量测试很容易完成,但是其测试结果几乎无法运用到任何一项激烈对抗的体育运动中去。除此之外,等长肌肉耐力测试可以采用平板支撑或者侧面肘支撑的方式来评估,其优点也是简单易行,但是缺点是由于有上肢肌肉的参与,所以不能较为孤立地测评运动员的核心肌肉耐力。而利用精密仪器的等速肌肉力量测试虽然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其造价成本太高,普及量有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核心力量的评估手段和方法直接影响到核心力量训练的安排。如果在评估时就可以将各个指标量化,那么在训练上就可以更加科学和系统地提出要求。

6重竞技项目核心力量训练的未来展望

将核心力量训练和重竞技专项技术动作结合,以及核心力量训练在力量训练中的比例安排都值得更加深人地研究。此外,对于重竞技各个项目核心力量的评估方法应该准确选择及科学量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训练实践。此外,核心力量训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安排及负荷量也应该因人因、项目而异。

参考文献

[1]宋红海,樊庆敏,减广悦.规则变化对我国拳击运动发展趋势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5(1):116-119.

[2]王利群.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S1):493-494,496.

[3]徐玄冲,张霞,许奎元,等.新规则实施后我国摔跤项目体能练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3(3):101-104

[4]卢德明,万德光,艾康伟,等.我国优秀女子举重选手挺举技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1):93-97.

[5]罗陵,谢勇,吕钟疏,等.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运动创伤相关因素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5):88-9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