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当代体育科技》是由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管,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体育类专业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23-1579/G8;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2813,国际大16开本印刷。 本刊已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更多

运动训练学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训练学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研究
信息来源:《当代体育科技》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1/1/6 阅读数:642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重要的高校体育项目,深受大众喜爱,健美操的普及范围甚广,传播性极强,健美操结合了多种舞蹈的动作,充满了活力,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塑造身材,减少臀部和腹部的赘肉,利于改善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提出,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训练水平,而且能够实现教学训练计划,还能培养健美操人才。因时代的进步,以往的健美操训练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也比较落后,为了使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与时俱进,本文将以此为目标对教学训练内容进行研究,为我国的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提供明确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运用。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

健美操作为高校学生最为喜爱的体育项目,在高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的竞技健美操提供了人才储备的基地,所以为了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必须改变高校健美操的训练模式并提高健美操的训练水平。为了克服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及训练水平落后的问题,结合高校的教学课程与体育训练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改,以便于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提高健美操的整体水平,实现我国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统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进行研究,实现我国健美操教育的与时俱进,来达到高校对健美操教学训练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如果拥有完善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育观念,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在提高他们运动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首先,我们应该打破以往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积极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积极鼓励学生的特长培养,突破高校传统的健美操教育模式,不断地创新,打造新型的健美操教育模式。其次,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对学生个人爱好方面的培养缺乏重视,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部分体育知识,但无法准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没有实用性。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采用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普及健美操知识和提高健美操训练水平,更好地贯彻和落实高校体育工作。最后,在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普通学生和专业运动员培养工作的有效兼顾,可以通过构建具备更强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模式,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达到健美操项目教学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所以说,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围绕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让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工作顺利地落实和执行,从而达到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高校现阶段健美操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短缺,导致目前教学训练一体化的模式无法顺利进行。虽然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教学内容不再像以往单一和枯燥乏味,变得既科学又新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健美操教学与教研的相关经费比较缺乏,无法保证提升教学质量,也吸引不了太多学生,从而导致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校方应对一体化模式的构建给予有效的支持并配合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展开,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健美操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在学校紧抓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实际体育训练上,普遍参与时间过少,因而导致了高校的健美操训练水平普遍不高,实际训练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普遍现象,可以让学生合理参与教学训练一体化,这是目前高校健美操实施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运行面临的问题

()健美操教学训练的选材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在该领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想要组建一支专业的运动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选拔出优秀的人材。但是由于高校对于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过低,没有专业的健美操运动员做指导,这就致使高校的健美操队员训练水平起点低,拉低了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健美操训练比赛经费问题

由于我国学校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经费有限,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健美操队伍没有资金支持,只有较少的机会可以进行比赛。而以俱乐部的收费标准来说根本无法维持多次健美操比赛的费用,致使队伍无法参加更多的健美操比赛,不但降低了队员们训练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健美操发展的速度。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高校健美操竞技水平的提高,还为教育训练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健美操教学训练时间问题

高校健美操的训练通常以学生的时间为准,但是为了保证学生们学业顺利完成,一般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健美操训练的。所以健美操队员仅仅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集训,加上学制和学业的限制,使得队员无法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训练,所以长期以来各高校健美操运动员处于一种基础薄、水平低的状态。而从我国健美操的发展进程上看,高校健美操队是我国健美操队伍的主力军,高校健美操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健美操水平的高低。

三、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构建的措施

我国的健美操水平有赖于高校健美操运动员水平的的提高,为了提高我国的健美操水平,必须对实施高校健美操教育训练一体化予以重视。体育运动如果离开竞体,就丧失了运动所存在的魅力,体育精神如果没有了昂扬的斗志,就变得空洞没有了灵魂。健美操教学训练应该以教育训练为基础,充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健美操运动员,从而实现我国健美操教育训练一体化的宏大目标。

()利用选修课扩大普及度

高校要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结合新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健美操选修课和健美操场地的特点,可以加强新生对于健美操的欣赏和了解,通过实践课,也可以让学生培养对健美操的兴趣。选修课一方面提高了健美操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高校学生的形体,锻炼他们的体魄,实现我国高校健美操的全面普及。

()利用课外俱乐部提高人才质量

在选修课结束后,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资质,选择是否要进一步学习,想要继续学习的同学可以参加课外俱乐部。与此同时,进入俱乐部的同学需要缴纳一定的会费,必须定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不能有敷衍的心理,俱乐部的培训在增加同学们的健美操理论的同时,也要重视训练,加强同学们的形体锻炼。为了使好钢用到刀刃上,可以采用学生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管理方法,除了不可或缺的情况下减少资金的使用,其余的都用于代表队的参赛,这样不但可以不再因为资金短缺而造成参赛困难。同时,学生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又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为我国健美操的发展提供有质量的人才储备。

()通过业余训练队扩大专业人群数量和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业余队的健美操教学训练,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们的技术水平高低来进行分组,将水平高的同学选拔进专业代表队训练,并且按照教练的规定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享有学校的加分、补贴政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但要配合学校安排来完成学校的参赛任务,还要在校内进行节目表演。同时学生必须在组织的各项考核中合格,才能继续进行训练。这样代表队的同学为了不被淘汰,就会自觉地进行学习与训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实现自主学习,既提高其训练效率,又能加深高校学生们对健美操项目的了解,还能使我国高校健美操代表队的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健美操的整体水平,缩减对新的国际健美操运动员的培训时间。

()有效联合多方,发挥主体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后,明确了教育改革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做了重要讲话,深化改革教育机制,大力支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全面化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作为实现我国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的主体,要大力开设健美操选修课程。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改变健美操只是一门课程的局限性,把健美操项目视为高校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们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在高校里,建立起完善的健美操教育体系,合理运用健美操运动场地,为实现我国健美操教育与训练一体化模式做出贡献。同时高校应该联合协调多方,实现高校与相关的政治机关及体育社团和地方团体的协调运作,保证高校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得到诸方的支持,彼此促进,实现共同发展进步的目标。

()双管齐下,建立良性循环

在健美操教学训练新模式的探索过程当中,除了要充分发挥高校所起到的主导作用之外,同时还要与多方资源进行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为健美操教学训练的一体化模式建立更加完善且有力的外界保障。秉持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这一传统观念,在健美操教学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加具有适应性的全新模式,勇于创新并敢于突破。从教学形式及内容等相关方面来进行探索、改革,争取做到与时俱进。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及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在进行健美操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忌忽视在健美操教育过程中的理论重要性;同时也不能对理论知识过分重视,而导致实际训练时间被压缩。在进行健美操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实际操练情况相结合;在教学授课的过程当中应采用边学、边教及边做这一形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当中吸收消化相关专业理论。同时,将授课教师从传统的专业型转变为全新的双师素质型。第二方面,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目前普通高校将体育类教学当作通识教育的一种,是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接受且包括学分的一门学科。在这一前提之下再安排课时及课程的时候,就一定要更为全面地考虑到选修及必修等方面的多样化。做到既能够依照课程的标准及考核指标,同时又能够灵活地进行掌握,使得健美操的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创新、摸索健美操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紧跟潮流,实时关注行业动态及发展情况。积极跟民间及社会团体进行对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竞技比赛等来对授课及训练进行检验。在实际的健美操训练过程当中,必须要关注训练强度问题,在编排动作及训练时长等相关方面进行良好有序的安排、调度,做到循序渐进、持续前进。与此同时,将检验结果与训练过程进行充分地结合,秉持着走出去这一策略,不断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比赛。授课教师及时了解所在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态势,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提供更多的事实参考依据,进而实现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的良性模式循环。

()进一步加大投入软件及硬件设备,不断创造并完善条件

构建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属于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过程,不仅需要明确构建的主体、持续更新构建途径,还需要软件及硬件等技术设施方面的支持及投入;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是健美操发展条件持续完善的一项基础、必要保障。首先,加大投入资金,更换、维修并保养教学训练的设备及场所,及时添置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装备设施,优化整体教学环境;其次,将多方师资条件进行积极整合、优化,不要拘泥在高校体育教师当中,坚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在高效以外的组织及团体当中引进、挖掘优秀的健美操表演者及训练者,安排其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再次,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地走出校园,不要把健美操表演仅仅当做是获得学分的一种手段,同时要将其作为一种艺术及爱好来进行传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及表演来培养学生对健美操出自内心的热爱;最后,制定高校健美操课程的规章制度。对健美操课程的实际授课情况进行动态性的追踪,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及解决、跟踪、反馈,构建完整系统的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

四、在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更利于全能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不断地满足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高校需要不断地培养更加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人才。全能型人才既需要具备十分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强健的体格,所以必须加强高校教育与训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让学生们乐于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在高校内创建并实施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使实时训练与教学内容二者之间紧密相连,这不仅更利学生专业技能及基础知识得到强化,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所以,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在高校内的应用,更有利于全能型人才的培养。

()更有利于专业人才梯队的构建

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在高校的实施,既能够有效地区分参与学生,如后备运动员、普通学生及体育生等,同时还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集中性的教学、训练,依据其自身实际的情况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训练价值。

()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在高校的实施,既可以使学生的体格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提高了高校健美操队伍的水平及素养。

综上所述,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在高校的构建及应用,对于目前高校健美操的教学工作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目前高校在改革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将健美操的教学和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构建更适应高校学生特点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教学训练体系,使得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可以从高效的健美操教学训练过程中获取更多收益。

参考文献

[1]樊超.浅谈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8):41-42.

[2]马娇.“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J].体育科技,2017,(03):131-133.

[3]秦子婷.健美操的价值功能及审美特征分析—音乐、舞蹈、艺术的一体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8,230(08):151+153.

[4]李恒.大学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9):50-51.

[5]王永阳.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互助式训练法研究[J].明日风尚,2017,(17):211-211.

[6]常瑞英.大学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1):34-35.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