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当代体育科技》是由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管,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体育类专业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23-1579/G8;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2813,国际大16开本印刷。 本刊已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更多

体育人文社会学

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人文社会学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来源:《当代体育科技》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1/10/22 阅读数:675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主要从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特有的教学指导思想、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及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创新的教学方法体系3个方面展开,并形成具有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更广的手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并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主要建立于体育教学部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形成高效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特有的教学指导思想、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创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该研究将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模式包含的3个方面内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体育俱乐部课程特有的教学模式,为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的手段和参考,让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能够喜欢一个项目,投入精力提高技战术水平,成为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或者将俱乐部运动项目作为终身爱好,最终通过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养成主动参与、终身锻炼的习惯。

1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特有的教学指导思想

1.1 “学中练,练中赛”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始终,课程的开展围绕中西思想开展,缺少教学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性和针对性,显得刻板固化。而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更加多元化,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会根据学生主体在学习技能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领会学习技能学要点。“学中练,练中赛”的教学指导思想目标明确,课堂教学实施简单有效,对于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而言,其关键是学生体育技能的习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运动技能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掌握动作技能,并通过比赛来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技能、练习技能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练习和课堂、课后比赛来巩固技能并获得比赛成就感。

1.2 “学技能,用技能”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主体学会一项技能,通过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就是目标,对于技能习得后的干预和要求较少,主要停留在简单的技能考核上。而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通过“学技能,用技能”的教学指导思想,使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运动技能更加具体和有效。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学习技能的原因,结合实际生活,将运动技能运用其中。例如,太极课程可以运用到养生健康中、瑜伽正骨课程可以运用到医疗保健中。所以,开设高校俱乐部课程要通过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体育俱乐部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并有效地将运动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3 “促快乐,增健康”的教学指导思想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始终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其中包含的内容和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技能考核,忽略了学生参与运动的体验感。而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同时关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体验感—快乐。学生主体的健康包含两方面内容,即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明确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是要学会运动技能,关键是通过体育运动舒缓情绪,体验快乐。现在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学生逃避自身心理问题,拒绝学校提供的心理辅导和相关治疗。体育运动作为疏导情绪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中,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和运动参与,将不良情绪通过体育运动进行疏导。高校体育俱乐课程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从而愉悦身心促进健康,使学生快乐地、系统地学习运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运动习惯。

2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

2.1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过程结构的整体性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集中于学生单一技能的学习,忽略技能竞技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学过程结构比较单薄,主线单一。而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过程结构有一定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从技能教学到比赛教学到运动队选拔再到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从易到难,递进式的发展过程:基本技能的掌握到技战术的掌握到教学比赛的实战对抗到校外赛事的高级别对抗。高校俱乐部课程的整体性教学过程,能够以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并在反复训练和练习后通过比赛成绩实现运动参与的自我价值。这一教学过程,为学生制订了完整的运动参与计划,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技能知识,在不同层次学习目标的激发下,有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2.2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过程结构的连贯性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过程结构的连贯性建立在整体性之上。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实施是环环相扣的,在学生遇到技术难点时,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被打破,帮助学生解决技术瓶颈不断突破自我是关键环节,要反复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来突破障碍点,进行更高阶的运动参与。但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长度不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能用相同的方法要求不同问题的学生,且要更有耐心,不能给学生造成“不会技能动作”或者“水平很差”的心理负担。此外,高校体育俱乐部还要求高水平技能学生帮助低水平运动能力的学生,在同伴的陪同练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动作技能,使技能习得和运动参与更加连贯,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和水平。

2.3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过程结构的动态性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过程结构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是学生习得动作技能的基础,是运动参与的基础,是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基础。而教学过程结构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运动参与过程中的动态性。

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性别、身体素质、心理控制能力的差异,会造成个体学习运动技能的完整性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实时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掌握运动技能,更好地进行运动参与。

3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创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3.1 模仿练习的教学方法体系

体育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来学习动作技能。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动作反复练习,并在教师的反复纠错中规范动作、掌握动作,但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容易厌烦和放弃。而体育俱乐部课程将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的示范演示、多媒体的运用、学生助教纠错练习和情感鼓励,用教学比赛实践来实现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同时学生主体通过多形式不同来源信息的加工处理,反复练习、模仿规范动作从而习得技能,实现运动参与的个人价值。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目标明确、主观能动性强,学习效果显著。

3.2 合作对抗的教学方法体系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区别于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在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中,教学比赛是检验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方法,比赛中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能力,并实现个人运动参与的价值,获得个人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与对抗加强学生心理建设能力和承受挫败感的能力,是一种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但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在比赛中未获得成就感的学生及反复承受挫败感的学生,并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克服技战术瓶颈,取得对抗中的胜利。而这种合作对抗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类似于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的教学模式

4.1 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参与运动实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但是不同课程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是有所差异的。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注重技能掌握,忽略了技能进阶和提升。而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技能的掌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在动作技能的掌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竞技水平,通过比赛中的竞技对抗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将技能的掌握转化为技能的运用。俱乐部课程教学对于学生主体掌握动作技能的要求更高,俱乐部课程的开展也是围绕着这个点来实施的。

4.2 运动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和考核,课程内容设计单一,学生学习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效果一般。而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注重的是学生习得动作技能后的实施和体验,合作对抗的教学方法体系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递进式的学习,练习实现运动参与的个人价值,获得个人成就感。快乐自由的、竞争合作的运动体验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持久性,自觉、经常性的运动参与使健康促进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会了合作与竞争的社会生活关系,有助于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环境,加强学生心理建设,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5 结语

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改革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试验田,实施的可操作性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该文结合上海健康医学院体育俱乐部的开展现状和经验进行课程模式研究分析,探讨高校俱乐部课程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为其他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冯子山.沈阳市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

[2] 张俊毅.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要求[D].北京体育大学,2016.

[3] 李雪.山东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44-46.

[4] 李洪辉.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魅力中国,2020(18):212-213.

[5] 汤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研究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0(3):121-124.

[6] 安庆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5):130-133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